服务“空巢老人”邻居当上“社区保姆”

封面.jpg


据成都晚报(潘菲) 一家庭主妇在社区当起特殊的钟点工 同时为四户“空巢老人”服务


一提到保姆,大家第一反应就是那些来自五湖四海,散布在城市每一个角落里的家政工作人员。


但是,在跳伞塔街道办成科路社区,却有一个特殊的“保姆”,她既是这个社区的居民,同时也是社区里四户老人的“社区保姆”,她负责老人们的家庭卫生,洗衣做饭等日常家务劳动。


pexels-photo-7299990.jpeg


崔婆婆:她真是我的好女儿


昨日下午,当记者来到成科路社区崔婆婆家里时,开门的正是扎着围裙的保姆王艳红。刚把崔婆婆的脏衣服泡上,王艳红又急急忙忙来到厨房做晚饭。


“今天的鱼很新鲜,晚上做你最爱吃的清蒸鱼!”王艳红从菜篮子里提出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,站在一旁的崔婆婆立即像小孩一样吞了一下口水。提起王艳红,崔婆婆直呼:“真是我的好女儿!”


74岁的崔婆婆是个孤单的老人,老伴在前年去世了,唯一的女儿也身患残疾住在双林路。


由于身体不方便,崔婆婆的女儿平时很难过来看望她,而孙女也有自己的工作不能经常过来。


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崔婆婆在生活上非常困难。


在了解到崔婆婆的实际情况后,成科路社区的工作人员将崔婆婆纳入到武侯区“居家养老”队伍中。


于是,王艳红正式加入到崔婆婆的家庭。


每隔一天,王艳红都会为崔婆婆采购新鲜的蔬菜、肉类。


每个周末,王艳红都会到崔婆婆家为她家做一次清洁,把脏衣服带回家清洗;如果崔婆婆生病,王艳红会在第一时间赶到崔婆婆家里照顾她。


pexels-photo-1172207.jpeg


照顾老人 她更关心精神生活


今年36岁的王艳红非常开朗,虽然家里有个残疾的丈夫,和年幼的儿子需要照顾,但这些并没有影响到她工作的热情。


平时,王艳红总是早上六点准时起床,给儿子准备好早餐后,伺候残疾丈夫穿衣、梳洗。早上七点,送儿子上学以后,她就去菜市场买菜。而下午的时间则多半在崔婆婆家里度过。


目前,她照顾着社区里四户“空巢老人”,周一去韩婆婆家,周二去王婆婆家,周三是王大爷家,周四到崔婆婆家去。除了为老人们做一些日常的家务劳动,更多的时候她像女儿一样关心着老人的精神生活。


“我为老人服务是8块钱一个小时,一个月下来也就是200多元,钱多少我觉得无所谓,老人现在已经是我的家人了!”当记者问到待遇时,王艳红很不在意。


为800老人服务 政府买单


“从家政公司找来的保姆,很多老人不愿意接受,但是邻居就不一样了,多年的相处,让他们对彼此都很熟悉,现在更是亲上加亲!”


据成科路社区的工作人员苏志平介绍,去年武侯区在全省首次出台《特困老年人居家养老管理服务试行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。


根据该《办法》,武侯区现在用于老年人居家管理的资金是每年200万元,以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,用于老年人居家管理的投入资金会越来越多。


pexels-photo-7176325.jpeg


武侯区首批有800余名老人享受到政府买单的居家养老服务。这些老人包括散居五保户、城镇孤老、空巢老年人中经济困难的、身患疾病生活自理有困难的、以及60岁以上的低保户中身体欠佳的老人。


玉沙路社区


警民喜包“和谐粽”


(张明华 记者 周滔实习生田莉)昨日上午,成都市交警五分局民警走进玉沙路社区,和社区的50多名老人进行了一场包粽子比赛。


2个小时的时间,交警和老人们共包了500多个“和谐粽”。随后,交警将包好的“和谐粽”全部送给了社区里的贫困家庭和孤寡老人。


学道街社区


pexels-photo-11045325.jpeg


百老喜品“爱心粽”


(见习记者周峰)昨日下午,为迎接端午节,盐市口学道街社区在大院内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坝坝筵,百余名老人齐聚一堂分享端午节美食“爱心粽”。


谈笑风生,幸福写在脸上。同时,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还为该社区的10名孤寡老人送上了自制的“爱心粽”和“祝福香囊”。


专车接送 为残疾老人办身份证


(记者 杨柳 郭龙 见习记者 蔡小莉实习生李欣)昨日下午3时,18位残疾或腿脚不灵便的老人,在曹家巷派出所民警的搀扶下,来到了金牛公安分局办证中心,办理了第二代身份证。


派出所专门安排三辆车接送他们,优先对他们进行图像采集。曹家巷派出所副所长胡刚告诉记者,40天后,派出所会将办好的“二代证”亲手送到此次办证的居民手中。


微信图片_20220311141921.jpg


文章来源:新闻咨讯

编辑:心理云平台

图片来源:网络(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

更多内容可搜索关注公众号心理云平台!

正在加载...
我来说一说...
0/260